资金池,顾名思义,就是把资金汇集到一起,形成一个像蓄水池一样的储存资金的空间。
在银行、基金、房地产或是保险领域,都有资金池的运用案例。比如说,银行就有一个庞大的资金池,吸收存款流入资金,发放贷款流出资金,使这个资金池基本保持稳定。基金也是一个资金池,申购和赎回的,资金流入流出使基金可以用于投资的资金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。
P2P网贷是21世纪不需要资金池的银行。平台就单个个体标的而言,投资人资金与项目是一一对应的,同时单个标的账期也是确定的,不存在“资金池”的土壤。
但由于P2P行业仍然初在发展初期,线上刚性兑付与线下业务逾期情况普遍,某些P2P平台在经营中就有使用资金池帮助维持运营的情况。特别是出现在一些随时取现的“活期”类产品中。
P2P行业资金池的作用在于覆盖坏账逾期,提供流动性,改善用户体验。
投资人偏好短期项目,而真实的借款项目期限又往往较长;借款项目的增长是没有规律的,而资金的增长相对平缓。为了平衡这两对矛盾,平台期望通过资金池来调配资金。
对于P2P平台来讲,判断资金池的标准就是资金流动是否先于信息流动。如果投资者资金先流入到平台指定的账户,然后再去匹配项目。这两个动作之间的时间差里,资金停留在平台账户上,资金池就形成了。
较小的短期资金池,一般形成于充值到帐沉淀过程(包括资金站岗)、投标未审核前、预计项目但并未确定前的募集。
一些平台主动运营的资金池表现主要为拆标、期限错配、发标方式转换。虚假标、自融等问题,都与这种类型的资金池息息相关。
资金池甚至成为一些平台非法集资、诈骗的渊薮。例如下面的各种操作方法:
1.直接伪造借款主体及项目做假标,融来的钱作为沉淀备付资金。
2.伪造借款额度,超额发标。
3.伪造借款期限,短标长发,借款人短期借用,但是平台发长期标,通过时间的错配占用资金。
4.通过人气的哄抬,利用排队站岗资金作为流动备付资金。
词条内容仅供参考,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
(尤其在法律、医学等领域),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。
58